年終策劃:字述2020“僑”這一年——拼
2020年,拼了!
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,在新冠肺炎疫情陰影籠罩下,各行各業日子過的十分艱難。
越是艱難越要迎難而上,在這個特殊時期,華僑華人沒有灰心喪氣。他們當中,有“逆行”一線的華人醫護人員,求新求變的華人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們,還有“停課不停學”的華文教育工作者……他們用“拼”扛住了這份“難”。

醫護人員,很拼!
新冠疫情暴發后,很多華裔醫護人員拼盡全力,在“戰疫”一線救人。
美國華裔護士徐琳剪掉長發,主動請纓到疫情“震中”紐約的醫院支援;馬來西亞醫生黃文秀取消蜜月旅行,每天穿著嚴密的防護服堅守在醫院里;95后女孩葉涵荃毅然奔赴前線,成為西班牙一家醫院重癥監護室的護士。
盡管冒著極大的被感染的風險,但為了救人,他們加班加點,沒日沒夜地工作。
紐約曼哈頓西奈山醫院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,徐Cecily的丈夫幾乎無休,午飯常常來不及吃。即便在生日,也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。看到同事倒下,他便把自己的休息日用來填補人力空缺,甚至替懷有身孕的護士進病房。
西班牙呼吸科醫生紀子宸始自從疫情暴發以來,晝夜守候在重癥病房搶救病人,除了要擔負呼吸科隔離區外的一切工作之外,還為其他非重癥病房提供呼吸支持設備的技術指導。
為了不把病毒帶回家,醫護工作者在自身防疫方面也很“拼”。
馬來西亞華裔醫生李惜汝,比誰都更清楚,愛護家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防疫工作。每天上班前緊擁家人,下班后進家門前也必須先消毒,還會把換下的衣服浸泡在藥水中。
華人醫生納娜在巴黎急救中心工作,由于擔心職業暴露風險太大,在很長時間里,她都只能在父母家的窗下看看女兒,以解相思。
華裔醫護人員“拼”在一線,守護著人們的健康。
華商,很拼!
疫情之下,百業蕭條。
嚴格的防疫措施下,客源減少,大部分海外中餐館都在苦苦支撐,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前所未有過的嚴峻挑戰。
為了“活”下去,大家選擇用積極的態度,努力一搏。
越來越多的中餐館嘗試走到戶外經營,泡泡房、玻璃屋、保暖篷、空中餐廳等各式各樣的戶外包廂,成了各國唐人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
紐約市法拉盛中餐館“不二酒館”的泡泡屋格外吸睛;多倫多不少酒家等餐廳撐起大型太陽傘,擺設座椅和攤位接待市民和游客;德國中餐館開設戶外玻璃屋,讓食客安心用餐。
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,求新求變成為海外中餐業者的共同選擇。
印尼雅加達一家華人火鍋店每天推出不同菜品搭配的外賣盒飯,提供可上門服務的火鍋外賣。
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家地標性的老字號餐廳老板,把停車場改為露天汽車電影院,并提供“送餐到汽車”服務。
日本橫濱老字號中餐館“招福門”將目光投向送餐機器人,不僅提升客人用餐的安全感和體驗感,還通過AI技術來提高傳菜效率,節省勞動力。
疫情讓出門旅行,變成了一件十分“奢侈”的事情。
在沒有生意的日子里,海外華人旅游業者們沒有一蹶不振,反而拼盡全力,思考旅游業的未來。

法國的華人旅行社專注于提升業務能力、培訓導游、組織“云游”,宣傳法國特色景點。
在日華人導游工會會長孟偉專注提升團隊業務能力,解決之前因為業務繁忙留下的問題,并帶著隊伍重新了解日本文化,開發新的特色景點。
旅游從業者們在自救的同時,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新道路,開始轉型。
對于他們而言,疫情是危機也是商機。
莫斯科太平洋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宮偉受中醫專著及理論的啟發,意識到健康養生的重要性,準備把“健康旅游”概念做起來。
法中文旅在疫情發生后,借助電商平臺,幫別人采購、售賣商品外,還為法國的一些企業做顧問等相關工作,幫助對接國內合作伙伴,獲得一定報酬。
黎巴嫩貝魯特的艾米旅游總經理趙穎帶領團隊,策劃、制定未來的旅游產品和國家目的地的宣傳人物,同時也在黎巴嫩和敘利亞尋找合適的小型酒店項目,期望在經濟最不景氣的情況下低價收下來。
疫情之下,有的華人超市面臨倒閉或即將倒閉的困境。
在這個特殊時期,有人轉變思路,推出“線上訂貨、到店自提”新模式。
很多超市推出線上購物app、小程序,甚至接受微信下單,順應市場需求。
英國的中國超市“全鮮生”員工尼克表示,線上消費是必然趨勢。中國超市和英國普通超市不同,生鮮品類變動比較大,有的產品可能下單時候有,但出貨當天就沒有了,所以用微信溝通比較方便,客戶也可以隨時調整訂單。
意大利米蘭的“國際市都”、“米蘭士多”等多家華人商超推出線上下單服務,顧客可以通過微信或電話訂貨,第二天自行上門取貨。
挑戰即是機遇,有人逆勢而為增開新店。加拿大最大的華人連鎖超市大統華卡爾加里分店于11月底開門營業,CEO李佩婷表示,拓展市場只是一方面,疫情使很多民眾心情低落,增開新店也是希望讓更多華人在家門口就能買到熟悉的中國味道,陪伴大家度過“至暗”時刻。

還有華人超市嘗試通過轉型升級,實現逆境突圍。在西班牙經營了22年的老牌華人連鎖超市溫州商城,在12月推出線上平臺“客寶商城”,商品品類非常豐富,除了食品與餐廚用品,還增加線下商城沒有的數碼和美妝產品。
華校師生,很拼!
疫情之下,很多國家的學校都暫停線下教學。為了不耽誤學習,許多海外華校選擇將線下教育轉移到線上。
澳大利亞、西班牙等十多個國家的30多所華文學校開通了中華文化“云課堂”,通過教授武術、剪紙、古詩鑒賞、書法等課程,讓海外華裔青少年又能“回歸”課堂,滿足他們了解和學習中華文化的需求。
為了適應網上授課模式,老師們備課要比平時多付出幾倍的努力。
西班牙當地一所華文學校的“云課堂”已經開課1個多月,為了讓學生們在“云端”也能學有所得,校長潘麗麗和老師們開工更早。他們根據線上教學內容特點,注重授課內容知識性與趣味性結合,努力增強課堂互動性,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,以期達到真實課堂的效果。
韓芳和南非的華文教育工作者們每周日下午,都會參加教研會議,按時在線上批改學生作業并給出反饋意見,耐心回復幾百條微信。
每當看到學生與家長對中文課堂的渴望和肯定,大家都覺得付出是值得的。
學生們也很拼,每天除了完成當地學校的學業外,還積極參加華校的網課,在微信群形成在線學習小組,相互督促,按時打卡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。
除了他們,還有華裔消防員恪盡職守,為市民排憂解難;
華裔警察保護市民的安全,維護社會治安穩定;
華文媒體工作者,用鏡頭和筆向全世界描述各國防疫抗疫的舉措、進展和成效……
2020年,海外華僑華人砥礪前行,每個人拼盡全力;
2021將至,華僑華人還會“更拼”,一切都會越來越好!
來源: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(ID:qiaowangzhongguo)作者:于淇
素材來源:中國新聞網、人民日報海外版、美國《世界日報》、馬來西亞《星洲日報》等
